三国正史中有"木牛流马"的记载吗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8 02:59:40

三国正史中有"木牛流马"的记载。
  【出处】
  1、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亮性长于巧思,损益连弩,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。“

  2、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记载:“建兴九年,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;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由斜谷出,以流马运,据武功五丈原,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。”
  【解释】木制的带有货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具。
  【用法】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指运输工具。

当然有。
九年,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,与魏将张郃交战,射杀郃。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由斜谷出,以流马运,据武功五丈原,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。亮每患粮不继,使己志不申,是以分兵屯田,为久驻之基。耕者杂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,军无私焉。相持百余日。其年八月,亮疾病,卒于军,时年五十四。这个见于三国志原文,可见是有的。而且木牛,流马是两样东西。木牛是独轮车,流马是现在常见的小四轮车。只是后人把他们和到一起了。原文中还说‘亮长于巧思,损益连弩,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。《诸葛亮集》中记载着木牛流马的制法。’木牛者,方腹曲头,一脚四足,头入领中,舌著于腹,载多而行少,宜可大用,不可小使;特行者数十里,群行者二十里也。曲者为牛头,双者为牛脚,横者为牛领,转着为牛足,覆者为牛背,方者为牛腹,垂者为牛舌,曲者为牛肋,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,细着为牛鞅,摄者为牛轴。勒牛御双辕,人行六尺,牛行四步,载一岁粮,日行二十里,而人不大劳。流马尺寸之数,肋长三尺五寸,广三寸,厚二寸二分,左右同。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,径中两寸。前脚孔分墨,去前轴孔四寸五分,长一寸五分,广一寸。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,孔长二寸,广一寸。后轴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寸,大小与前相同。后脚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,大小与前相同。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,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。前杠长一尺八寸,广二寸,厚一寸五分。后杠与等。版方囊二枚,版厚八分,长二尺七寸,高一尺六寸五分,广一尺六寸,每枚受米二斛三斗。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,前后同。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,孔长一寸五分,广七分,八孔同。前后四脚,广二寸,厚一寸五分。形制如象,靬 长四寸,径面四寸三分。孔径中三脚杠,长二尺一寸,广一寸五分,